延伸期低频分量预报模型 杨秋明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延伸期天气预报课题组 随着卫星遥感等多种观测手段进步,近年来气候观测获得的各种全球数据迅速增加,这些具有高度数据相关性和多重数据属性的科学大数据反映和表征着复杂的自然现象与关系[1,2]。采用数据分解、扩展和变换等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部分有效数据,可以获得比过去抽样分析更全面的两半球中纬度大气低频变化信息,为极端天气事件10~30 d延伸期预报[3,4]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基础,并形成从天气到气候的无缝隙业务预报体系。直接从多变量、超长序列、高度耦合相关的大量观测资料中提取与特定区域(如长江流域等)极端天气事件关系密切的主要的全球ISO型,约简系统复杂度,…
用长江下游降水低频分量和环流低频主成分,构造多变量时滞回归模型(MLR)和主成分复数自回归模型(PC-CAR)的混合预报模型(MLR/PC-CAR),对长江下游降水低频分量进行延伸期逐日变化预报,延长预报时效(杨秋明,2014)。 通过2011年6-8月预测试验表明,20-30d时间尺度的长江下游低频降水预测时效可达50d左右,采用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850hPa 低频经向风的主成分作为预测因子的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东亚地区低频经向风作为预测因子的模型。这表明在20-30d时间尺度上, 长江下游降水与南半球热带外SCGT有关的主分量的时滞相关更加密切。进一步对于较强20-30d振荡的多年资料构建的MLR/PC-CA…
用2002年3-9月逐日东亚地区850hPa经向风场资料建立主振荡预测模型(POP),对影响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过程的主要低频经向风场(20-30d时间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10-30d 延伸期独立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半年135次预测中提前20d预报的相关预报技巧在0.50以上,很好地预报了夏季3次强降水过程对应的经向风的低频变化过程。对20-30d振荡显著的多年资料预报试验表明,这些预测模型是预报低频环流时空演变的有效工具,对于提高未来3-4周长江下游强降水过程的预报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1)主振荡模型方法对2002年3-9月夏季东亚副热带地区低层低频风场 27d左右时间尺度的东亚西太平洋纬向波列东传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报时效可达20…
SCGT沿南半球中纬度向东传播及其与南亚和副热带东亚地区环流的相互作用。 北半球夏季南亚和东亚地区20-30天振荡干湿距平8个位相的传播图:南亚热带地区降水带的(1)初始,(2)成熟,(3)形成与(4)向东和向北传播扩展到长江下游地区,(5)-(8)位相中,相反的降水距平带类似地变化;每阶段有3天左右(Yang,2009)SCGT的作用(1)SCGT改变区域降水型;(2)SCGT增强/压制南亚和东亚气旋活动;(3) SCGT调制东亚副热带季风系统(爆发/结束,中断,强度)。